2022-05-14 本站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青椒谈】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激发青年创新活力。
青年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中最具创新活力的新生力量,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青年永远是新的,最有热情,最有动力去创新。
从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来看,青年时期是很多人产生创新成果的高峰期。马可尼22岁发明无线电,爱因斯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费米33岁发现核裂变,门捷列夫35岁编制元素周期表。大科学时代,做出突出创新贡献的科研团队正在年轻化。神舟团队、嫦娥团队、北斗团队的平均年龄是30到40岁。
在创新驱动发展的21世纪,青年人才活跃的创新表现,使得这支人才队伍的战略地位不断凸显,从历届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青年人才的表述中也可见一斑。2003年,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努力建设青年人才队伍,培养一大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当时,青年人才与西部和民族地区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一起,被视为待开发的人才资源。2010年,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部署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培养复合型人才,打破论资排辈、求完美的观念,加大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青年作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一员,被列入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打造大规模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养国家战略人才的政策聚焦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率先垂范。
那么,应该如何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呢?优化人才评价体系无疑是为青年人才减负赋能的关键举措。
一方面,人才评价体系影响青年人才的创新行为。创新的特点是高难度、高风险、高不确定性,很难有固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过于频繁和沉重的评价压力可能会干扰青年人才创新活动的正常节奏,甚至挤压创新时间。另一方面,人才评价体系也会影响青年人才的创新意愿。一些陈旧的、论资排辈的评价标准严重抑制了青年人才的创新热情。一旦形成创新成果无法得到合理认可的心理预期,年轻人就容易变得被动,不愿意继续创新。
由于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人才评价点各有侧重,需要综合考虑青年人才的群体特征和成长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一是整合简化评价类别,营造宽松的评价文化。年轻人的创新窗口极其有限。从历史经验来看,越是突破常规范式的重大原始创新,创新窗口打开前的静默时间越长,创新通常是不断寻找的产物。在一项创新成功之前,很可能发生了99次失败。因此,要尽量简化评价项目,简化评价流程,探索长期评价,提高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鼓励青年人才冷静探索、潜心攻关,保护创新之火不至于逐渐燎原,为他们安身立命、安心创业创造条件。
第二,适度使用锦标赛制度,保持竞争性和稳定性的平衡。竞争激烈的职业锦标赛制度,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青年才俊的创新潜能,促使他们不断“突破”。但是,为了保证年轻人能够保持持久的创新活力,青年人才评价机制的设计应该在竞争力和稳定性之间取得适度平衡。职业联赛制度的引入,既要发挥“优中选优”的功能,又要让最优秀的选手脱颖而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还要有“兜底”的功能,为失意者提供必要的保障,平稳过渡。
第三,坚持普遍主义原则,打破体制机制壁垒。中国新时代青年人才作为国家战略人才之一,生逢其时,责任重大。要在民族复兴的轨道上争第一,就要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因此,要坚决贯彻以能力、业绩、贡献为特征的评价人才的普遍主义原则,打破不合理的制度约束,用更加灵活的选拔、晋升、奖励、考核机制,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成功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支持有真才实学、贡献突出的青年人才走在前列、发挥引领作用,让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总之,青年人才无愧于他们的历史使命,他们已经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活跃分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高瞻远瞩,现在的青年人才将是2035年和2050年的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决定着国家未来的创新实力。年轻人自信了,国家才能自立。为了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需要建立具有一定包容性、平衡性和灵活性的人才评价体系,让青年充分发挥创新活力,促进创新成果的涌现。
国产手机全都遭殃?谷歌正式发起调查,华为鸿蒙系统成例外
美国一男子徒手爬上旧金山第一高楼 在楼顶被捕
刘庸干净又卫生
山东:5日起对进入各类场所的人员全部查验核酸检测证明
(上海战疫录)方舱医院打工包吃住还有钱赚?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招工诈骗案件
发生了啥- 科技股突然大跌 汇丰宣布回购大动作
米德湖水位降至历史最低 发现装有人类遗骸铁桶
如何评价西班牙剧《纸钞屋》?
俄军总参谋长被炸?乌媒有谱吗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